
当下,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数字化变革。教师作为实践者,他们的数字素养已成为这场教育改革的核心。教师数字素养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技术技能,更要求教师对信息进行批判理解、有效利用和创新发展。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,不仅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关键。[1]因此,探索有效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策略与路径,对于推动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。
项目驱动实践:从行动中构建知识
在数字化时代,教师的角色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知识传递者,他们也是学习的共同参与者。这就要求我们重新考虑如何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整合技术,通过实际教学应用,多维度提升教师数字素养。江苏省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“翻转课堂”项目的实施,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,教师们不仅学习了技术操作,更转变了教学理念。
具体来说,“翻转课堂”项目实施包括两个步骤。第一步,教师通过学习,认识到微课制作的多样性和必要性,从而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需求,设计出多种类型的微课。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重要体现,因为教师需要评估信息源的质量,选择合适的技术工具,创造性地设计课程内容,并有效地传递给学生。
第二步,随着微课制作和应用能力增强,教师要进一步学习如何通过各类平台发布微课、监测学生学习情况,并根据在线测试的反馈数据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。这不仅要求教师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,也要求教师具备依据信息灵活调整与创新教学策略的能力,是高水平数字素养的体现。
项目化学习不仅使教师在行动中构建了数字化的相关知识,更通过具体实践情况促进教师数字化意识、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、数字化应用等多维度数字素养的综合提升。
专题培训突破:目标导向的技能提升
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,教师面对的是不断涌现的新技术、新应用和新理念。为了让教师能够在“专业发展”这一数字素养重要维度上不断提升,专题培训必不可少。这种培训不仅要帮助教师实现对特定技能的专项突破,也要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促进教师提升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。
科学的理论指导可以确保培训内容的前瞻性和实效性。依据相关教育理论,培训应通过实践体验和案例分析,提高教师的技术理解和应用能力;通过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,激励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新技术,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。
以元宇宙技术培训为例,鉴于该技术在校园文化建设、教育教学运用以及学习方式变革等方面有重要潜力,我们尝试打造“元宇宙校园”,并设计系列专项培训。在增强现实技术(AR)的专题培训中,教师们不仅可以学习AR的基本操作,还可以探讨如何将这些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中。例如,利用AR可以让《望庐山瀑布》课文中的插图动起来,瀑布流动、声音回荡,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。此外,还可通过AR技术将教师的讲解视频放在试卷上的阅读题旁,丰富学习材料的交互性和趣味性。
在培训结束后,还要组织教师们进行头脑风暴,讨论如何将所学技术具体应用到教育实践中。例如,在我们学校,讨论成果之一是教师们共同开发的“基于校园植物的生命读写课程”。教师们为每种植物设计了美文赏析、诗歌品鉴、观察指导和写作提示4个微课。于是,校园的每一种植物都被打造成了虚实结合的学习场。这样的实际操作不仅巩固了培训效果,也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。
综上所述,专题培训既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,也要强调实践中的具体应用。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法,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技术技能,还能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。
文章关键词: